那时我上大学,王小波刚刚去世。邻宿舍一个同学在看一本破旧的《黄金时代》,我翻了几眼,是关于插队青年的,那时流行这种描写解放后30年的书,各种不知名的作家写的,没看几眼,过去了。
后来几天,我跟一个中学好朋友聊读书,他说最近在迷王小波,《黄金时代》、《白银时代》都买了。我印象很深的是,他桌上还有一本《他们的世界》。我当时猎奇心重,那个年代还有人研究同性恋,于是乎就好奇这个作家。在一个午后,我翻完了《黄金时代》,说心里话,我当时是当黄书看的,看的我面红耳赤。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:
『看见的她的帝王将相』
(相关资料图)
我心说,竟然还有这么比喻的。
当时我是浮想联翩来着,这对于一个荷尔蒙旺盛的男生,还是很有诱惑的。
然后,我在一个书摊上买了一本估计是盗版的《我的精神家园》
从此,我开始对王小波产生了真正的崇拜。
他把解放后30年的事,说明白了。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就是:
『愚昧比邪恶还可怕』
『明辨是非是个能力』
以及
『参差多态,是人类幸福之准则』,这句罗素说的话,他的很多杂文都引用过。
乃至我们都会耳熟能详他的很多词汇,比如这个成语『特立独行』就是那时候学到的,至今,不少人的笔名都会冠以『一只特立独行的XX』。
之后,就看了很多他的各种书,《红拂夜奔》、《黑铁时代》……。甚至,我嘴里会把王小波的很多语言当作座右铭来看待。一来是附庸风雅,觉得粉这样一个作家显得自己有逼格,的同时,他写的书里边很多激发荷尔蒙的段落,有勾引了一个男人的性致。你想想,一边能看的爽,一边还能说自己是小波门下走狗装了逼格,两不耽误。
关于他提到的罗素、卡尔维诺、奥威尔、维特根斯坦……似乎是他给开了个书单,我们大家就去跟着索引就好了。
王小波的杂文、小说,一切的一切,都存在那个主题,就是
『愚昧比邪恶可怕』,『有趣比安全重要』
我那时也这么看,所以就信了。
到现在,我似乎把这事给忘了。
毕竟,微信上到处都是各种『他是如何做成月入5万的助理』、以及『她在2016年写公号,而今已经百万粉丝』、以及『知识变现在现阶段会不会是泡沫』这类文章。
我们被这类文章轰炸,然后我开始有种幻觉,到底是这类文章已然无趣,还是我们已然不在乎有趣了。
相比公众号的阅读量、粉丝数,以及是否认识各种互联网界的大佬们,以及在一线城市及雄安特区是否能有套房,有趣不那么重要了?
抑或是
公号的阅读量粉丝数、认识互联网界的大佬,and在一线城市及雄安特区有套房,本身,就比较有趣呢?
关键词: